李清照《怨王孙》诗词阅读标准答案附赏析,是由经典国学堂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,为广大师生和诗词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。以下为正文内容。
怨王孙
李清照
湖上风来波浩渺。秋已暮、红稀香少。水光山色与人亲,说不尽、无穷好。
莲子已成荷叶老。青露洗、萍花汀草。眠沙鸥鹭不回头,似也恨、人归早。
(1)全词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?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?(4分)
(2)请简析“眠沙鸥鹭不回头”的妙处。(4分)
【参考答案】
①全词描写的景物清新、澄澈、宁静、美好;展现了词人平静、愉悦、闲适的心境,但又有着一丝淡淡的伤感。
评分标准:特点2分,心境2分。
②运用拟人手法,不说人不愿离去,而是说安歇在河岸上的鸥鹭不愿让游人抛下它们离去,表明词人(或“人们”)留恋这里的湖光山色,深深地沉醉其中。
评分标准:拟人手法分析2分,情感2分。
二:
①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
A.上阕的“秋已暮”点明深秋时节,本词写的是深秋触日所见的特定景色。
B.本词中的“红稀香少”与《如梦令》中的“绿肥红瘦”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C.下阕的“洗”字,将植物着露水后的清新、肃爽的特点突出出来。
D.尾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,从鸥鹭的角度抒发情感,更为含蓄、深切。
②这首词抒发了什么情感?请结合词句回答。(4分)
参考答案
①D(拟人)
②抒发对深秋时节山水风光的喜爱和愉悦之情。如“湖上风来波浩渺”,写出了秋高气爽之景,令人心旷神怡,“水光山色与人亲”写出了诗人对风光的喜爱之情。而“莲子”“荷叶”“清露”“蘋花”“汀草”“眠沙鸥鹭”这样的清新之景也寄寓着诗人的喜悦之情。
赏析:
《怨王孙·湖上风来波浩渺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。此词记写秋天郊游,展现出一幅清新广阔的画图,词人不仅赋予大自然以静态的美,更赋予其生命和感情,显示出词人不同凡俗的情趣与襟怀。全词造景清新别致,描写细密传神,巧妙运用拟人化手法,写出了物我交融的深秋美意,达到了物我两接、融情于景的文学境界。
这是一首秋景词,词人以其独特的方式,细腻委婉又具体形象地传达出一种特色鲜明的阴柔之美。秋天给人们带来的常常是萧瑟冷落的感觉,自宋玉“悲秋”以来,文人笔下的秋景,总呈现出一种悲凉萧瑟之色。然而李清照这首《怨王孙》中的秋景,展现的是一幅清新广阔的画图,词人不仅赋予大自然以静态的美,更赋予生命和感情,由此见出词人不同凡俗的情趣与襟怀。
“湖上风来”句起语不俗,避开俗套。秋高气爽,常见风平波静,而一旦朔风初起,便会吹起悠远的水波,宣告着深秋到了,所以说“秋己暮”。而一句“红稀香少”,更通过自然界色彩和气味的变化,进一步点染了深秋的景观。大自然总是宜人的,深秋季节却别有滋味,这里,作者不说人们如何的喜爱山水,倒说“水光山色与人亲”,将大自然人情化、感情化了。正是这“与人亲”,方换得人与景亲,也才能真的领略到大自然的水光山色中的景物美,所以,作者所说的“说不尽、无穷好”言之有根,是从心田深处发出的真诚的赞颂之语。
下片虽然仍是对秋景色的继续描绘,但却不是简单的重复。莲实叶老、露洗苹草,都标示着深秋的时令,人所共见,却易于忽略,一经作者点染,便觉秋意袭人。而沙滩上勾头缩颈睡眠的鸥鹭等水鸟,对于早早归去的人们头也不回,似乎以此表示了它们的不满。这里,鸥鹭也人格化了,与上片的山水的感情化似是同样手法,但却一反上片的山水“与人亲”,而为鸥鹭对人恨,这一亲一恨之间就带给读者以清新多样之感,且通过人们郊外的不能久留,更深一层地透露出深秋的到来。
这首词造景清新别致,描写泪细密传神,巧妙地运用拟人化手法,写出了物我交融的深秋美意,耐人寻味。
本篇内容由经典国学堂 jiajuguan.com 为您整理。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,欢迎把经典国学堂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