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试题及标准答案(二),是由经典国学堂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,为广大师生和诗词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。以下为正文内容。
古代诗歌鉴赏
13.(2014·全国大纲卷)阅读下面这首唐诗,然后回答问题。
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
刘长卿
一路经行处,莓苔见履痕。
白云依静渚,春草闭闲门。
过雨看松色,随山到水源。
溪花与禅意,相对亦忘言。
(1)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?请简要说明。
(2)请分别对第三联中“过”和“随”两个字作简要赏析。
答案:(1)幽静。沿途是莓苔,远望白云缭绕,近看芳草当门。白云、静渚、春草、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。
(2)“过”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呈现了出来。“随”字形象地表现了山道峰回路转,人在随山转折、缘山寻找“水源”,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。
14.(2014·山东卷)阅读下面两首宋诗,然后回答问题。
寻诗两绝句
陈与义
楚酒困人三日醉,园花经雨百般红。
无人画出陈居士
①,亭角寻诗满袖风。
爱把山瓢
②莫笑侬,愁时引睡有奇功。
醒来推户寻诗去,乔木峥嵘明月中。
【注】①居士:指文人雅士。②山瓢:天然粗陋的酒器。
(1)“园花经雨百般红”与“乔木峥嵘明月中”两句中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?请作简要分析。
(2)诗中“陈居士”的形象特点是什么?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。
答案:(1)“园花经雨百般红”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,一场雨后,园中姹紫嫣红,色彩艳丽;“乔木峥嵘明月中”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,明月高照,树木高耸峭拔,意境清幽。
(2)行为洒脱,情趣高雅。①“楚酒困人三日醉”“爱把山瓢莫笑侬”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。②“亭角寻诗满袖风”“醒来推户寻诗去”白天寻诗,夜晚寻诗,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。
15.(2014·四川卷)阅读下面的清诗,然后回答问题。
秋暮吟望
赵执信
小阁高栖老一枝
①,闲吟了不为秋悲。
寒山常带斜阳色,新月偏明落叶时。
烟水极天鸿有影,霜风卷地菊无姿。
二更短烛三升酒,北斗低横未拟窥。
【注】①一枝:语出《庄子·逍遥游》“鸿鹄巢于深林,不过一枝”。“老一枝”意为终老山林。
(1)简要赏析颔联中“常”“偏”两词的妙处。
(2)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?结合全诗简要分析。
答案:(1)“常”字强调时间频度,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暮落日之色;“偏”突出情态,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。“常”与“偏”改变景物的客观性,为情造景,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。
(2)表现了诗人看似旷达、闲淡,实则落寞、惆怅的心境。首联即说“了不为秋悲”,诗人的心境看似旷达、闲淡;中间两联寒山、落叶、霜风、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,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,尾联烛光下饮酒的情景,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。
16.(2014·天津卷)阅读下面两首诗,然后回答问题。
暮 春
(宋)黄庚
芳事阑珊三月时,春愁惟有落花知。
柳绵飘白东风老,一树斜阳叫子规。
暮春山间
(宋)黄公度
缓步春山春日长,流莺不语燕飞忙。
桃花落处无人见,濯手惟闻涧水香。
(1)《暮春》一诗,春之“暮”体现在何处?
(2)《暮春山间》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?
(3)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,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?
答案:(1)体现在三月花凋谢,柳絮飘飞,东风吹和子规啼叫上。
(2)侧面描写,桃花落处无人看见,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。
(3)《暮春》通过写落花、柳绵、斜阳、子规等暮春意象,表达了伤春之愁、流年之叹;《暮春山间》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见,描绘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,表现了作者的闲适之情。
17.(2015·南昌市十校二模)阅读下面的宋词,完成题目。
虞美人·寄公度
[宋]舒亶
芙蓉落尽天涵水。日暮沧波起。背飞双燕贴云寒。独向小楼东畔、倚阑看。 浮生只合尊前老。雪满长安道。故人早晚上高台。赠我江南春色、一枝梅。
(1)请简析上片中“独”字的表达效果。
(2)词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?表达了怎样的感情?
答案:(1)“独”是孤独之意,此字形象地描写了词人独自一人倚栏眺望的情态,又透露出因朋友远离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。
(2)词的最后两句运用了虚写(或想象)的表现手法。词人从对方的角度着笔,想象老朋友远在江南也天天登高远望,思念着我;即使道远雪阻,他也一定会给我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。词人通过这幅想象的画面,来表达自己对远方朋友的无限思念之情。
18.阅读下面的诗歌,然后回答问题。
宿王昌龄隐居
①
(唐)常建
清溪深不测,隐处唯孤云。
松际露微月,清光犹为君。
茅亭宿花影,药院滋苔纹。
余亦谢时去,西山鸾鹤
②群。
【注】①王昌龄未出仕前,隐居在石门山。常建辞官西归后到石门山一游,在好友王昌龄当年隐居处住了一夜,当时王昌龄外出做官,并不在此。②鸾鹤:古常指仙人的禽鸟。
(1)颈联两个动词“宿”“滋”用得生动传神,请结合诗歌意境简要赏析。
(2)诗歌尾联是什么意思?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?
答案:(1)“宿”字,写花影像安睡在庭院中一样;“滋”字,写出了苔藓在滋长蔓延;暗示这里少人活动,甚至久未有人,突显了隐居地的清幽静谧;两句写出了隐居之地寂静而不乏生机,与人事疏离而与自然亲近的情趣。
(2)尾联是说我也要辞别俗世,到这里与鸾鹤为侣,隐逸终生。表达了自己归隐的志向(或:表达了对王昌龄原先归隐的追慕,深情地呼唤王昌龄和自己一起归隐)。
19.(2015·山西省联考)阅读下面这首元词,完成题目。
鹧鸪天
刘秉忠
残月低檐挂玉钩,东风帘幕思如秋。梦魂不被杨花搅,池面还添翠压稠
①。 红叱拨,翠骅骝
②。青山隐隐水悠悠。行人更在青山外,不许朝朝不上楼。
【注】①“稠”亦作“绸”。②红叱拨、翠骅骝:皆为马名。
(1)“梦魂不被杨花搅,池面还添翠压稠”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妙?请简要赏析。
(2)词的下阕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色?请简要分析。
答案:(1)“搅”“压”两字用得最妙。“搅”,搅乱、搅断,这里赋予杨花以人的情态动作,加之“不被”,意思是少妇的思梦没有被纷纷飘坠的杨花搅断,似乎比“又还被莺呼起”的少妇幸运些。一片片翠绿的浮萍飘在丝绸一般的池面上,作者不说“飘”或“浮”,而特意用一“压”字,显示出一种沉重之感,更能突出思愁之深之重。
(2)借代;借景抒情,以景衬情;妙用叠词;化用或引用前人诗词;双重否定的句式。“红叱拨,翠骅骝”皆为马名,这里运用借代的修辞,以骏马代人,暗示亲人已乘马离去,倍增伤感;“青山隐隐水悠悠”,“隐隐”“悠悠”两个叠词更为生动地描摹出山水的朦胧和遥远,表明离人已远走他方;借景抒情,以景衬情,以山的朦胧水的悠长遥远来衬少妇不尽的思愁;“行人更在青山外”,直接引用欧阳修《踏莎行》“平芜尽处是春山,行人更在春山外”,将词义更推进一层,行程愈远也就意味着思妇的思念愈深;“不许朝朝不上楼”,“上楼”会因“青山隐隐水悠悠”“行人更在青山外”而一无所望,而失望不已,“朝朝”上楼,只能是“朝朝”痛苦,却“不许”“不上”,此处运用双重否定,情感强烈,更富有意蕴,足见思妇对行人的那种化解不开、挥之不去的浓烈的思愁。
20.(2015·甘肃省诊断题)阅读下面两首词,完成题目。
梦江南
[唐]皇甫松
兰烬落,屏上暗红蕉
①。闲梦江南梅熟日,夜船吹笛雨萧萧。人语驿边桥。
【注】①兰烬:因烛光似兰,故称。烬: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。暗红蕉:更深烛尽,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。
望江南
[南唐]李煜
闲梦远,南国正芳春。船上管弦江面绿,满城飞絮混轻尘。忙杀看花人。
(1)你认为皇甫松在词中是如何处理虚实关系的?请简要分析。
(2)两首词都写到“梦”,这两处“梦”各自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?
答案:(1)由实及虚,虚实结合。前两句写眼前实景,同时又是以实代虚之笔,暗引出下文的梦境;后三句则虚写梦中景象,但又是江南水乡景色的真实描述。
(2)皇甫词中,“梦”中的江南梅熟、夜雨吹笛、驿边人语充满欢情,表现了词人梦醒之后孤独与惆怅无由消散的情感;李词中,“梦”中的故园的江水、乐声、飞絮、清尘和看花人一派生机,表现了词人对故国的思念和现实生活的凄楚之感。
21.(2015·甘肃省联考题)阅读下面这首词,完成题目。
柳梢青·春感
刘辰翁
①
铁马蒙毡,银花洒泪,春入愁城。
笛里番腔
②,街头戏鼓,不是歌声。
那堪独坐青灯,想故国、高台月明。
辇下
③风光,山中岁月,海上心情。
【注】①刘辰翁:南宋末年著名的词人。南宋灭亡后,曾参加抗元斗争,晚年隐居故乡山中。②番腔:少数民族的腔调,这里指蒙古人的腔调。③辇下:京师。后文的“海上”指汉苏武出使匈奴,被匈奴扣留,牧羊于北海上,矢志守节。
(1)请简要分析“辇下风光,山中岁月,海上心情”三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。
(2)此词在写法上采用了哪些手法(至少答出两种)?并对这些手法作简要分析。
答案:(1)“辇下风光”:指心念故国,然而风光不再,表现亡国之痛。
“山中岁月”:指自己身之所在,报国无门的遗憾。“海上心情”:则是自己志之所向,借苏武牧羊矢志之典,表明自己守节不移的志向。
(2)①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“城”之“愁”。视觉方面:“铁马蒙毡”,整个临安城已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,“银花洒泪”,花灯流泪,渲染了全城凄惨阴森的气氛。听觉方面: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调的“番腔”,街头演出的异族的鼓吹杂戏,一片呕哑之声,在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“歌声”。
②“银花洒泪,春入愁城”:拟人。以花灯流泪,春天进到哀愁的城中,渲染了全城凄惨阴森的气氛。
③“高台月明,辇下风光”:虚写。即想象的、回忆中的故国之景。故都往日的景色,而今在哪里?抒发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。
④“海上心情”:借用典故。借苏武牧羊矢志之典,表明自己守节不移的志向。
⑤景以引情,情以衬景。上片写景,下片抒情,抒发对故国的怀念,满腔的爱国之情何处抒发。
22.(2015·内蒙古二模)阅读下面这首宋诗,完成题目。
在金日作三首
①(其一)
满腹诗书漫古今,频年流落易伤心。
南冠终日囚军府,北雁何时到上林。
开口摧颓
②空抱朴
③,胁肩
④奔走尚腰金。
莫邪利剑今安在,不斩奸邪恨最深。
【注】①金国陷汴京,掳徽、钦二帝。宇文虚中因出使金国而被软禁,后因谋划南归而被杀。②摧颓:蹉跎失时。③抱朴:恪守质朴。④胁肩:谄媚讨好的样子。
(1)诗歌首联有“伤心”一语,“伤心”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?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。
(2)诗歌的第二、三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艺术手法?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。
答案:(1)主要有①频年流落之苦;②异国为囚之愁;③亡国思乡之痛;④奸佞当道之恨;⑤复国无望之憾。
(2)第2联,用典,“南冠楚囚”“北雁”“上林”运用了晋侯、苏武的典故。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愁苦和思乡之情。第3联,对比,自己“抱朴”(恪守质朴)与奸佞的“胁肩”(谄媚)形成对比。突出表达了诗人高洁情操。
23.(2015·宁夏二模)阅读下面这首宋词,完成题目。
送柴侍御
王昌龄
沅水通波接武冈
①,送君不觉有离伤。
青山一道同云雨,明月何曾是两乡。
【注】①武冈:地名,今湖南邵阳境内。
丹阳送韦参军
严 维
丹阳郭里送行舟,一别心知两地秋。
日晚江南望江北,寒鸦飞尽水悠悠。
(1)王诗中,诗人为什么说“送君不觉有离伤”?请概括写出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。
(2)具体分析每首诗后两句的表现手法。
答案:(1)①“送君不觉有离伤”原因:
两地流水相通,形同比邻;自己和朋友风雨与共,明月共睹;虽处异地,情感相通。
②感情色彩:王诗豁达乐观,表达的是对朋友的宽慰之情;严诗凄凉哀婉,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。
(2)王诗后两句是作者借助想象和反问的手法。笔法灵巧,一句肯定,一句反诘,反复致意,恳切感人,云雨相同,明月共睹,“物因情变”,两地竟成了“一乡”。想象丰富,它蕴含的正是人分两地、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。
严诗后两句诗融情入景(情景交融、借景抒情等);语言精练传神。点点寒鸦飞尽,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,景物中寄寓诗人心中的孤寂哀愁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,含蓄动人;一个“尽”字,写出诗人长久独立江边,连点点寒鸦都飞尽了还不忍离去,可以看出对友人情意的深长。“悠悠”,写思念之情像悠悠江水一样绵长,言有尽而意无穷。
24.阅读下面一首宋诗,回答问题。
临平
①道中
道 潜
风蒲猎猎弄轻柔,欲立蜻蜓不自由。
五月临平山下路,藕花无数满汀洲。
【注】①临平:山名,在今浙江杭州市。
(1)简析“弄”字在首句中的表达效果。
(2)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?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?
答案:(1)“弄”,动词,摆弄。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,形象、细腻地描写了蒲草随风摆动的美妙姿态,突出表现了蒲草轻柔的体态。
(2)本诗描写了蒲草在风中轻柔摆动,蜻蜓在蒲叶上时停时去,荷花开满水面的夏日江南水乡秀丽清新之景,抒发了作者内心的闲适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。
本篇内容由经典国学堂 jiajuguan.com 为您整理。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,欢迎把经典国学堂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