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梁惠王曰:寡人之于国也”古文阅读标准答案及原文译文解析,是由经典国学堂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,为广大师生和古文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。以下为正文内容。
梁惠王曰:“寡人之于国也,尽心焉耳矣。河内凶,则移其民于河东,移其粟于河内。河东凶亦然。察邻国之政,无如寡人之用心者。邻国之民不加少,寡人之民不加多,何也?”
孟子对曰:“王好战,请以战喻。填然鼓之,兵刃既接,弃甲曳兵而走,或百步而后止,或五十步而后止。以五十步笑百步,则何如?”曰:“不可。直不百步耳,是亦走也。”曰:“王如知此,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。不违农时,谷不可胜食也。数罟不入洿池,鱼鳖不可胜食也。斧斤以时入山林,材木不可胜用也。谷与鱼鳖不可胜食,材木不可胜用,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。养生丧死无憾,王道之始也。五亩之宅,树之以桑,五十者可以衣帛矣。鸡豚狗彘之畜,无失其时,七十者可以食肉矣;百亩之田,勿夺其时,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;谨庠序之教,申之以孝悌之义,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。七十者衣帛食肉,黎民不饥不寒,然而不王者,未之有也。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,涂有饿莩而不知发。人死,则曰:‘非我也,岁也。’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,曰:‘非我也,兵也。’王无罪岁,斯天下之民至焉。”
7.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(
)
A.弃甲曳兵而走 走,逃跑
B.五亩之宅,树之以桑 树,种植
C.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,棉衣
D.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,通途,道路
8.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( )
A.以五十步笑百步 所谓华山洞者,以其乃华山之阳者名之也
B.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青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
C.养生丧死无憾,王道之始也 取之无禁,用之不竭
D.然而不王者,未之有也 夜缒而出,见秦伯
9.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( )
A.“邻国之民不加少,寡人之民不加多,何也?”梁惠王希望更多的民归附自己,向孟子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。
B.“王好战,请以战喻。”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,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,暗含讽刺,使对方醒悟。
C.孟子用“王道之始也“与”然而不王者,未之有也“相呼应,提出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。
D.“王无罪岁,斯天下之民至焉。”告诫统治者不要归罪于年岁,而要反省自己,革除虐政,施行仁政王道,才是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。
10.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。(4分)
(1)斧斤以时入山林,材木不可胜用也。
(2)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。
参考答案
7 答案: C.衣,穿
8 答案:B均为介词,比。A介词,用;介词,因为 C 助词,主谓之间;助词,补足音节D 连词,表转折,却;连词,表修饰。
9 答案:B.暗含讽刺不正确
二:
9、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,不正确的一项是
A、河东凶亦然 凶:谷物收成不好,荒年
B、弃甲曳兵而走 走:逃跑
C、养生丧死无憾 憾:遗憾
D、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:申请
10、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,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
例句:河内凶,则移其民于河东
A、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、移其粟于河内
C、寡人之于国也,尽心焉耳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