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居易《与元九书》古文阅读标准答案及原文译文解析,是由经典国学堂从海量的中小学考试试题中精选而来,为广大师生和古文爱好者提供标准答案和翻译解析。以下为正文内容。
与元九书(节选)
白居易
(仆)家贫多故,二十七方从乡赋。既第之后,虽专于科试,亦不废诗。及授校书郎时,已盈三四百首。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,见皆谓之工,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。自登朝来,年齿渐长,阅事渐多。每与人言,多询时务;每读书史,多求理道。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。是时皇帝初即位,宰府有正人,屡降玺书,访人急病。
仆当此日,擢在翰林,身是谏官,月请谏纸。启奏之间,有可以救济人病,裨补时阙,而难于指言者,辄咏歌之,欲稍稍进闻于上。上以广宸听,副忧勤;次以酬恩奖,塞言责;下以复吾平生之志。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,言未闻而谤已成矣!
微之,夫贵耳贱目,荣古陋今,人之大情也。仆不能远征古旧,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,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?然当苏州在时,人亦未甚爱重,必待身后,人始贵之。今仆之诗,人所爱者,悉不过杂律诗与《长恨歌》已下耳。时之所重,仆之所轻。至于讽谕者,意激而言质;闲适者,思澹而辞迂。以质合迂,宜人之不爱也。今所爱者,并世而生,独足下耳。然百千年后,安知复无如足下者出,而知爱我诗哉?故自八九年来,与足下小通则以诗相戒,小穷则以诗相勉,索居则以诗相慰,同处则以诗相娱。知吾罪吾,率以诗也。
仆常语足下,凡人为文,私于自是,不忍于割截,或失于繁多。其间妍媸,益又自惑。必待交友有公鉴无姑息者,讨论而削夺之,然后繁简当否,得其中矣。况仆与足下,为文尤患其多。己尚病,况他人乎?今且各纂诗笔,粗为卷第,待与足下相见日,各出所有,终前志焉。又不知相遇是何年,相见是何地,溘然而至,则如之何?微之知我心哉!
【注】《与元九书》写于元和十年(815年),其时作者在江州司马任上。元九,即元稹,字微之。
13.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,不正确的一项是
A.文章合为时而著 合:应当,应该。
B.小穷则以诗相勉 穷:失意,不得志。
C.己尚病,况他人乎 病:生病。
D.知吾罪吾,率以诗也 罪:怪罪,谴责文章。
14.下列各组句子中,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
A.歌诗合为事而作 视为止,行为迟
B.欲稍稍进闻于上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
C.以质合迂,宜人之不爱也 技经肯綮之未尝
D.与足下小通则以诗相戒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
15.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
A.随着年龄与见识的增长,对时事与治道多所关注而有所体会,白居易由此逐渐形成了自己对诗文创作的基本看法。
B.白居易为实践他的诗歌理论而创作的诗歌在当时并不为人们所喜爱,未能发挥效用,却已受打压、毁谤,他觉得真正理解和喜爱他的这些诗歌的人只有元稹。
C.白居易认为“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”,强调了创作与社会政治、与现实生活的关系,肯定了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和现实意义。
D.白居易通过写诗来救民疾苦、针砭时弊,《长恨歌》就属于这类作品,不但白居易自己很重视这首诗,也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。
16.下列用“/”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,正确的一项是
A.如近岁韦苏州/歌行才丽之外/颇近兴讽其五言/诗又高雅闲淡/自成一家之体/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
B.如近岁韦苏州歌行/才丽之外/颇近兴讽/其五言诗/又高雅闲淡/自成一家之体/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
C.如近岁韦苏州/歌行才丽/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/又高雅闲淡自成/一家之体/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
D.如近岁韦苏州歌行/才丽之外/颇近兴讽/其五言诗又高雅/闲淡自成/一家之体/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
17.把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。
(1)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,言未闻而谤已成矣!
(2)夫贵耳贱目,荣古陋今,人之大情也。
(3)今所爱者,并世而生,独足下耳。
参考答案
13.C。认为是毛病。
14.D。介词,用。A前者是介词,表对象,为,替。后者是介词,表原因,因为。B前者为介词,表被动;后者是介词,从,自。C都是结构助词,前者取消句子独立性,后者用来提宾,是宾语前置的标志。
15.D。白居易自己把《长恨歌》归入“感伤诗”,从他的诗歌观点出发,对此流露出轻视之意,即文中所说“时之所重,仆之所轻”。
16.B。注意前半句的主语是“韦苏州歌行”,后半句主语是“其五言诗”。断句为:如近岁韦苏州歌行,才丽之外,颇近兴讽;其五言诗,又高雅闲淡,自成一家之体,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?
17.
(1)哪里想到,心愿没有实现而悔恨已经产生,诗歌没有被皇上听闻,而诽谤却已经形成了。
要点:图,料想,想到,1分;闻,(被皇上)听闻,1分;文句通顺,1分。
(2)尊重耳闻的,轻视眼见的,崇尚古代的,看不起今天的,是人的常情。
要点:贵、贱:意动用法,反义词,1分;荣、陋:意动用法,反义词,1分;判断句式,1分。
(3)现在爱我的诗的人,与我同时活在世上的,就只有足下(您)而已。
要点:三小句各1分。爱,据上文,爱的是我的诗歌;并世,同时,同在世上;足下,敬称对方,耳,罢了,而已。
作者
白居易(772年—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山西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
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,葬于香山。
【参考译文】
(我)家庭贫困而又多变故,二十七岁才应进士试。考中以后,虽然专心于科举考试,还是没有停止做诗。到了做校书郎的时候,诗作足有三四百首。有时拿出来让足下这样的朋友们看。大家一见都说写得工巧,其实我并没有达到诗作者的水平。自从到朝廷作官以来,年龄渐长,经历的事情也渐多,每逢与人谈话,多询问时政,每逢读书史,多探求治理国家的道理。这才知道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,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。这时候,皇帝刚刚继位,政府之中有正直的人士,屡次下诏书,调查人民的疾苦。
我正是在这时升做翰林学士,又做左拾遗的官,亲手领取写谏章的用纸,除写奏章直接向皇帝陈述意见之外,有可以解救人民疾苦,弥补时政的缺失,而又难于直接说明的事项,就写成诗歌,慢慢地让皇帝知道。首先是用来开阔皇帝的见闻,对他考虑和处理国家大事有所帮助。其次是报答皇帝的恩情奖励,尽到谏官的职责。最后是实现个人平生振兴诗道的心愿。没有想到,心愿没有实现而悔恨已经产生,诗歌没有闻于上,而诽谤却已经形成了。
微之,尊重耳闻的,轻视眼见的,崇尚古代的,看不起今天的,是人的常情。我不能远追古代的旧闻做证明,就像近年韦苏州的歌行,除去才气超拨,词藻华丽之外,很接近于以兴的手法表达讽谕的意义。他的五言诗又高超雅正,安详适静,是自成一家的体制。现在的作者谁能赶得上呢?但是韦苏州在世的时候,人们并不太重视,一定等到诗人死后,人们才珍重他的作品。现在我的诗,人们喜爱的,通通不过杂律诗和《长恨歌》以下那些作品。时俗所重视的,正是我所轻视的。至于那些讽谕诗,意思激切而言语质直,闲适诗思虑恬静,文词迂缓。由于质直并迂缓,人们不喜爱也是应该的了。现在爱我的诗,与我同时活在世上的,就只有足下而已。但是,千百年后,怎么能知道再没有象足下这样的人出现,而了解并喜爱我的诗呢?因此,八九年来,我与足下做官顺利,就以诗互相鉴戒,遭到斥逐就以诗互相慰勉,各自独居的时候就以诗互相告慰,住在一起的时候就以诗互相娱乐。与我相交的和谴责我的,大都由于诗呵!
我曾经跟足下说,任何人做文章,都偏私以为自己的好,不忍心删削,有时缺点就在繁多上,其间好坏自己又辨别不清,一定得依靠朋友做出公允的评价而不加宽容,进行讨论删削,这样以后繁简恰当不恰当才能处理合适。况且我与足下,写文章特别怕繁多,自己尚且认为是毛病,何况他人呢?现在我们暂且分别编辑诗文,粗略地分出卷次,等到我和足下相见的时候,各人都拿出自己编辑过的东西,以完成过去的心愿。但是,又不知何年能相遇,何地能相见,死期一到,该怎么办呵!微之微之,知道我的心吗?
本篇内容由经典国学堂 jiajuguan.com 为您整理。如果觉得文章对您学习考试有帮助,欢迎把经典国学堂推荐给更多的古文学习爱好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