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玄奘 ”造句

玄奘的造句举例,经典例句来源于众多的国内外优秀文学作品,是您学习玄奘造句的最佳参考材料。

用“玄奘”造句 第1组

1、唐玄奘到天竺取经,千里迢迢,不是一般人能有这种勇气和毅力的。

2、公元629年,中国唐朝高僧玄奘法师为了求取佛教真经,不顾路远万里,冒着生命危险,率领他的三个徒弟毅然徒步前往佛教圣地天竺国。

3、回程中又想起张骞和玄奘,他们都未曾滞留,衣带当风,双目前视,用疲惫的脚,为凝寂的土地踩一条透气的甬道。

4、玄奘住的这座寺院附近有一座小乘寺.

5、中国的高僧法显、玄奘,尼泊尔的尺尊公主、阿尼哥等成为两国人民流传至今的历史佳话。

6、玄奘,一位中国的使者就在他的手稿中赞扬印度是最好的国度.

7、公元652年,玄奘上表,请求在慈恩寺内建塔以保存从印度带回的佛经和佛像。

8、玄奘抬起头来,望望天上白云变幻,说:“我要这天,再遮不住我眼,要这地,再埋不了我心,要这众生,都明白我意,要那诸佛,都烟消云散!”。今何在 

9、为了颂扬佛教,纪念玄奘,后来人们就称慈恩寺塔为“雁塔”.

10、当玄奘取经而归,谁能说他的跋涉,他的坚毅不值得颂扬?

用“玄奘”造句 第2组

11、1956年前,寺院内还供奉唐代高僧玄奘法师的舍利.

12、大雁塔就是玄奘依照印度那座“雁塔”的形式设计建造的.

13、玄奘法师一生都致力于弘扬法旨.

14、“你想学的是什么呢?”法明定住气问。玄奘抬起头来,望望天上白云变幻,说:“我要这天,再遮不住我眼,要这地,再埋不了我心,要这众生,都明白我意,要那诸佛,都烟消云散!”。今何在 

15、庙里的方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,并请求借玄奘美丽的袈裟好好看一看,玄奘同意了。

16、玄奘取经回国后便在慈恩寺主持寺务,翻译佛经。

17、对。玄奘回国之后,皇帝修建了慈恩寺,玄奘就是第一任住持。

18、玄奘西游取经故事在玄奘身世安排上呈现出从史传化到神圣化、虚幻化再到淡化的嬗变轨迹,这一嬗变和故事主旨的演变密切相关。

19、后来玄奘高徒窥基法师圆寂后,灵骨塔也安置在兴教寺,位于玄奘大师塔右边。

20、后来,他成为玄奘大师的传人,法相宗的大师。

用“玄奘”造句 第3组

21、话说这玄奘法师一路饥餐渴饮,夜住晓行,这一路上竟然无灾无难,好似游山玩水一般的到了西天大雷音寺,取得佛经三藏回转东土。

22、由于玄奘精通梵文,深得佛经奥旨,广博各宗各派,因而译笔精湛,准确深刻,通顺流畅,言辞明达。

23、也难怪住持为难,当年他金口玉牙钦点的“转世玄奘”。

24、由于玄奘法师在东方佛学界的地位和影响深远,日军妄图占为己有。

25、血如雨下,肉翻飞,条条块块的东西四处激荡,饶是玄奘有摩尼宝珠护身,还是闻到了那一股剧烈的腥臭之气。

26、此念电闪而过,玄奘竟然呆呆地木立原地,再也不敢移动半分,他与沙僧修佛多年,虽不能对万事都做到心如止水,了无欲念,可大多时候也是心平气定,不落凡俗。

27、在唐代的中国,和尚是普通民众崇拜的偶像,僧侣之间追求佛法的的修为,追求品德学识的修养,他们不以貌取人,注重以德服人,基于这种氛围许多得道高僧应运而生,比如,玄奘便是众所周知的唐僧。

28、如果没有吴承恩就没有西游记,没有西游记,就没有我们猴王世家四代人的表演。更重要的是没有玄奘大师就肯定没有《西游记》这部小说,所以说西游精神和玄奘大师的精神不光是民族脊梁的问题,更是中华民族每一分子都该感受到的奋发精神。六小龄童 

29、“我再问一个,还是刚才那个法明答不出那个,如何是空?”,“破!”玄奘想也不想就说。“是么?”,“不是!”,“不是还答!”天杨瞪眼道。“找打!”,“不是还问!”玄奘也叫起来。“欠揍!”。今何在 

30、为了家,他躬擐甲胄,迎战万千天兵天将,从不退缩;而如今,脱下衣铠,面对万千妖众,他,又是为了什么?玄奘!也许是因为他。

用“玄奘”造句 第4组

31、太宗与玄奘结为兄弟,以素酒(果酒)送他启程,并命两名侍从作伴。

32、于阗王一番话后便缓缓退下了高台,不多时便见到一位穿着红衣袈裟的年轻僧人缓缓走上了祭坛,英姿勃勃,儒雅俊朗,那便是玄奘

33、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,由弟子辩机辑录成《大唐西域记》十二卷。

34、唐太宗诚心恭奉灵性明师唐玄奘而造就。

35、后来,又有那么多学者人云亦云,装模作样,抄来抄去,这八个字也就顶着玄奘的大名造成了广泛的影响。

36、印度高僧,又名拘那罗陀,在中国佛教史上,他与鸠摩罗什、玄奘、义净并称为四大译师而名垂不朽。

37、此经梵本计二十万颂,卷帙浩繁,门徒每请删节,玄奘颇为谨严,不删一字。

38、夏四月戊申,御安福门,观僧玄奘迎御制并书慈恩寺碑文,导从以天竺法仪,其徒甚盛。

39、玄奘在那烂陀寺历时5年,备受优遇,并被选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。

40、灵谷寺开辟食斋祈佛区,镇寺之宝玄奘顶骨首次公开展示。

用“玄奘”造句 第5组

41、为了更好地照顾他们,已将他们从新竹玄奘大学移到台北善导寺附近居住。

42、陈玄奘应该感谢猴子,这家伙才是佛祖埋下的草蛇灰线。

43、到第四日,国王发现玄奘气息渐轻,恐其因绝食而丧命,只好同意放行。

44、芹伯对于佛经亦颇研究,专重法相宗,谓此乃玄奘法师之遗法,学佛者必须由此入手方为正宗。

45、因赵恒惕在佛教界的声望高,大会主持人高森隆介特别来旅馆拜见他,愿将玄奘灵骨的部分奉赠给老人供养。

46、公元641年(贞观十五年),玄奘三藏在印度曲女城辩经大会上,宣说《真唯识量》,扬大乘真义,被印度大乘行者尊称为“摩诃耶那提婆”。

47、玄奘从西土回国后,曾专门到阌乡询问有无万回这个人,见到万回后,以礼相待,“施三衣瓶钵而去”。

48、最早自西向东,行进在古丝绸之路上的僧人中,有著名的安世高、佛图澄、鸠摩罗什,之后有玄奘、义净等大师。

49、抬手将珠子重新包好放回木盒,然后没有理会玄奘与程咬金,唐修径直走向了院子中唯一一间在外面围满勤厚重布帘的房间。

50、唐朝玄奘法师逃避关吏的禁阻,冒险以至西域的时候,一定经过此地的。

用“玄奘”造句 第6组

51、只不过,有人甭管是否掂量清楚,总之他就是不愿意出戏,也不愿演唐玄奘,他就是爱和小三由戏里黏到戏外,终于弄得一塌糊涂。

52、注释有唯识二十论述记,二卷,唐慈恩作,以玄奘译书的旨趣,解释唯识二十论。

53、如果说玄奘经历了“茫茫象碛,长川吐赫日之光”的折磨,那法显还经历了“浩浩鲸波,巨壑起滔天之浪”的痛苦。

54、“中国印度同为四大文明古国,唐玄奘大师奉使西天取经,是为沟通两国文化之壮举,名高天下,功在千秋。

55、辩经还在继续,那些得道的高僧一直犀利的向玄奘提问,心想要是将玄奘难道,自己也就能千古留名了。

56、戒日王又坚请玄奘参加5年一度、历时75天的无遮大会。

57、同样从未示人的还有玄奘从印度取经回国时,刻在当地贝叶树树叶上的梵文经书——《贝叶经》,佛家视它和舍利子为圣物。

58、唐麟德元年(664年),玄奘圆寂于长安玉华寺,原本遵照玄奘遗嘱,葬于浐河之滨的白鹿原上,寺内建有玄奘墓塔及高足弟子窥基、圆测墓塔,各有塔铭。

59、搞笑的是,真实的玄奘在游记里记载了印度地区的棉布衣服,却不识货地以为是“野蚕丝”制成的。

60、玄奘亲自为他剃度过后,又念了要他皈依三宝的经文,婴儿是没有办法回答的,所以玄奘直接就说了,“小我。

用“玄奘”造句 第7组

61、碎叶城是丝绸之路重镇,盛唐西域设安西都护府,碎叶乃其四镇之一,玄奘西行亦经于此。

62、这一局面出现的重要前提正是一大批杰出佛教译经家的涌现,安世高、支谦、竺法护、道安、鸠摩罗什、真谛、玄奘、义净等法师皆是其中的佼佼者。

63、前之法护、后之玄奘,其在译界功烈之伟大,尽人共知,不复喋述。

64、玄奘逝世后,高宗哀恸伤感,为之罢朝,反复叨念“朕失国宝矣”。

65、隋唐之际,有天台宗智顗、三论宗吉藏、华严宗贤首,乃至法相唯识宗玄奘等等都提出自己的判教主张。

66、渐渐地玄奘平息下来,眼中含着一丝莫测高深的笑意,神情平静而隐含神秘,给人一种摸不透的感觉。

67、玄奘认为此经在国内虽已有译本,但容量不全,误漏甚多,如果选译,难免阉割原文,有失本旨。

68、玄奘随后给了器佛圣一个我一定擎天霸地,气凌霄汉的眼神,血液已经加快的玄奘请求地说:“三师傅,我要把小灵儿给带去,我怕他自己孤独。

69、净然、纯如两名法师随南京灵谷寺参访团应*弯玄奘大学创始人、*弯善导寺住持了中长老的邀请,于一月十二日赴台参加宗教交流活动。

70、玄奘一如既往地意志坚定,“咬钉嚼铁,以死命留得一个不坏之身”。

用“玄奘”造句 第8组

71、14、《大唐西域记》,简称《西域记》,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,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笔受编集而成。

72、然而,他父亲怎么也没有想到,生长在王侯家里的窥基,后来竟成为玄奘法师的高足弟子,唯识宗的一代祖师。

73、祈简明以告之,又此经系唐玄奘法师所译,其八菩萨但举其目,未标其名,说咒一段,又复缺略。

74、646年,玄奘口述西行见闻,由弟子辩机辑录成《大唐西域记》12卷。

75、贞观二十年正月,玄奘译出无著《显扬圣教论》20卷;并口述由辩机笔受完成《大唐西域记》。

76、传统的僧人都是远离利益是非高人,唐玄奘影响后世,非因取经,是能拒唐太宗高官厚禄相邀而守戒缁门。

77、中国佛协举行座谈倡导弘扬玄奘精神文明互鉴。

78、本寺高僧玄奘法师前些日子蒙当今天子御召,受赐左僧纲、右僧纲、天下大阐都僧纲之职,并教化生寺排次庠黎班首,择定吉日良时,开演经法。

79、由陈玄奘大阐法师,开演诸品妙经。

80、此时唐玄奘已是站了起来,身穿锦襴袈裟,手握九锡禅杖,遥指长安城!话音刚落,悟空便操纵着筋斗云将师徒五人带到了东城门下护城河边。

用“玄奘”造句 第9组

81、唐玄宗派出的唐玄奘,前往的西牛贺州(大雷音寺即位于西牛贺州),所做的一切,似乎都没有为他们带来长生不老。

“玄奘”的解释

玄奘[xuán zàng] 玄奘 (唐代著名高僧)玄奘(602年~664年),本名陈祎(yī),洛州缑氏(今河南洛阳偃师县)人,其先颍川人。唐代著名高僧,法相宗创始人,被尊称为“三藏法师”,后世俗称“唐僧”,与鸠摩罗什、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。 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,玄奘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,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,前后十七年,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,一共带回佛舍利150粒、佛像7尊、经论657部,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。玄奘及其弟子翻译出典75部(1335卷),译典著作有《大般若经》《心经》《解深密经》《瑜伽师地论》《成唯识论》等。《大唐西域记》十二卷,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、地邑、物产、习俗等。《西游记》即以玄奘取经事迹为原型。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,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,被鲁迅誉为“中华民族的脊梁”,世界和平使者。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,不畏生死的精神,西行取佛经,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,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。他的足迹遍布印度,影响远至日本、韩国以至全世界。玄奘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、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。

本篇玄奘造句由经典国学堂 jiajuguan.com 为您整理。如果觉得文章不错,建议把经典国学堂推荐给更多朋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