叶润林塘密,衣干枕席清。

出自唐代杜甫的《水槛遣心二首

去郭轩楹敞,无村眺望赊。

澄江平少岸,幽树晚多花。

细雨鱼儿出,微风燕子斜。

城中十万户,此地两三家。

蜀天常夜雨,江槛已朝晴。

叶润林塘密,衣干枕席清。

不堪祗老病,何得尚浮名。

浅把涓涓酒,深凭送此生。

()

译文

草堂远离喧闹的成都,庭院开阔宽敞,四周没有村落,放眼一望无边。

碧澄江水,几乎淹没两岸;葱茏树木,黄昏盛开鲜花。

细雨蒙蒙,鱼儿欢快地跃出水面;微风习习,燕子倾斜着掠过天空。

城里拥挤着十万人家,熙熙攘攘;这里却只有两三灯火,清闲自在。

蜀地四川的天气常常在夜里下雨,在水边的栏杆旁已能看到天色转晴。

花叶被雨水淋得湿润,树林里密密麻麻地布满水洼,我的衣服和枕席也干了。

我不能承受现在的体弱多病,又哪里还看重功利与浮名。

慢慢地倒酒来饮,我凭借它来陪伴我的余生。

注释

水槛(jiàn):指水亭之槛,可以凭槛眺望,舒畅身心。

去郭轩楹敞:去郭,远离城郭。轩楹:指草堂的建筑物。轩,长廊;楹(yíng),柱子。敞,开朗。

无村眺望赊:因附近无村庄遮蔽,故可远望。赊(shē):长,远。

澄江平少岸:澄清的江水高与岸平,因而很少能看到江岸。

城中十万户,此地两三家.:将“城中十万户”与“此地两三家”对照,见得此地非常清幽。城中,指成都。

蜀天:蜀中雅州,常多阴雨,号曰漏天。

槛:栏杆。

祗(zhī):恭敬。

尚:崇尚,注重。浮名:虚名。

涓涓:细水缓流的样子。

创作背景

  《水槛谴心二首》,大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(761年)。杜甫定居草堂后,经过他的一番经营,草堂园亩扩展了,树木栽多了。诗人经过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后,现在得到了安身的处所,面对着绮丽的风光,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些歌咏自然景物的小诗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宋廓 等.唐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83:526-527

杜甫
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 ...

杜甫朗读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