负薪行

负薪行朗读

夔州处女发半华,四十五十无夫家。

更遭丧乱嫁不售,一生抱恨长咨嗟。

土风坐男使女立,应当门户女出入。

十犹八九负薪归,卖薪得钱应供给。

至老双鬟只垂颈,野花山叶银钗并。

筋力登危集市门,死生射利兼盐井。

面妆首饰杂啼痕,地褊衣寒困石根。

若道巫山女粗丑,何得此有昭君村?

译文

夔州的处女头发都已经斑白了,四五十岁了还没有丈夫。

遭遇了丧乱更嫁不出去,一辈子只能留着遗憾而悲叹。

当地的风俗是男的坐享其成而女的立地侍候,男的在屋里当家,女的出入操劳。

女子背着柴火回来是极为常见的,卖出去的钱要供给一家生活和缴纳税务。

到老了仍然是双鬟垂到颈部的处女打扮,野花同银钗一起戴在头上。

竭尽全力上山砍柴和去市场卖柴,为了谋取小利不顾生死,还要去盐井运盐。

她们终年劳累,面带泪痕,衣单体寒,困居在偏僻的山脚下。

如果说巫山一带的妇女天生粗丑,那么是不可能有王昭君的。

注释

半华:斑白,见得是老处女。四十五十:是说有的四十岁,有的五十岁。

嫁不售:即嫁不出去。

土风:当地风俗习惯。重男轻女,故男坐女立。此以下四句是统说一般妇女们,不专指未嫁的老处女。

“应”:一作“男”,“应当门户”:一作“应门当户”。下即写妇女出入操劳的事情。

十犹八九:即十有八九,见得极普遍。应供给:供给一家生活及缴纳苛捐杂税。

此以下四句:复承前处女而言,因未嫁,故犹结双鬟(这是处女的标志);因穷,故野花山叶与银钗并插。

登危:是说登高山去打柴。集市门:入市卖柴。

死生射利:不顾死生的去挣点钱。负薪之外,又负盐,所以说兼盐井。

石根:犹山根。

巫山:在长江边巫山县(今重庆巫山)境,属夔州。昭君:王嫱字昭君,西汉元帝时宫女,后嫁匈奴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萧涤非.杜甫诗选注[M]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1998:228-229.

2、窦英才等.唐代文学作品选[M].吉林:吉林人民出版社,1981(11):93-94.

3、华夫.杜甫《负薪行》语词小笺[J].河南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1985(2):65-66.

负薪行创作背景

  唐代宗大历元年(766年)暮春,杜甫游云安(今重庆市云阳县)到夔州(治今重庆市奉节县),这首诗大概是杜甫到夔州后不久所作。杜甫在夔州看到下层劳动人民的困苦生活和土风民俗,感慨万千,写下了《负薪行》。

参考资料:

1、李祥林.从人类学视角再识杜甫夔州诗中“土风”[J].杜甫研究学刊,2001(2):19-24.

杜甫
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 ...

杜甫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日抹平山红。

()

下帷长日尽,虚馆早凉生。芳草犹未荐,如何蜻蛚鸣。
秋风已振衣,客去何时归。为问当途者,宁知心有违。

()

美人如玉树,作令得铜官。望气千峰紫,清谈六月寒。

讼庭多暇日,幽境洽馀欢。归路澄湖晚,仙城隔水看。

()

云杉如荠屋如蚶,诘曲溪流泻碧潭。独立小桥吟不尽,插天晴翠太湖南。

()

已信潮音是梵音,沧浪淘洗去来今。百年身世此沉吟。

揭地蛮烟谁扣马,稽天狂海待填禽。楼船高处怕登临。

()

青粉墙低望里遥,红泥亭子柳千条。

郎船但逐东流水,西丽桥来北丽桥。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