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月东鲁行答汶上君

五月东鲁行答汶上君朗读

五月梅始黄,蚕凋桑柘空。

鲁人重织作,机抒鸣帘栊。

顾余不及仕,学剑来山东。

举鞭访前途,获笑汶上翁。

下愚忽壮士,未足论穷通。

我以一箭书,能取聊城功。

终然不受赏,羞与时人同。

西归去直道,落日昏阴虹。

此去尔勿言,甘心为转蓬。

译文

五月里梅子开始发黄,蚕事完毕,桑柘叶也被采空了。

鲁地人重视纺织,家家窗里透出机抒声。

只因为我不能走上仕途,为学剑术来到山东。

举起马鞭向人打听路,却不料受到汶上老翁的嘲讽。

下愚之辈轻视有为的壮士,怎值得以此判断穷困与亨通?

我能像鲁仲连那样绑信在箭上,获得攻下服城的大功。

最终不肯接受君主的封赏,只因羞与世俗之人相同。

我将要踏上大道向西奔往长安,哪怕落日被阴虹遮掩得一片昏蒙。

此去用不着你向我多说什么,我甘心如飘转的飞蓬!

注释

⑴东鲁:指初唐时由鲁郡改置的兖州(在今山东省境内)。李白曾寓家兖州的任城县。汶上:即汶水之上。君:一作“翁”。此诗题下原注:“鲁中”。

⑵始:一作“子”。蚕凋:蚕已成茧。桑、柘,落叶的乔木和灌木,叶子可以养蚕。

⑶栊:挂帘的窗户。

⑷顾余不及仕:回想起我没有出仕做官时。

⑸学剑:李白曾从著名剑术家裴显在山东学习剑术。山东:指太行山以东。

⑹获笑:被人耻笑。汶上翁:汶水边的老翁。

⑺下愚:儒家分人二等,以天生愚蠢而不可改变的人为下愚。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唯上知与下愚不移。”此指汶上翁。忽:轻视。壮士:李白自指。

⑻穷:指政治上失意;通:指政治上得志。穷通即政治上的得与失。

⑼我以一箭书,能取聊城功:此句用典故,典出《史记·鲁仲连邹阳列传》。战国时期,齐国的聊城被燕国占领,齐王命大将田单收复聊城,苦战一年多,伤亡大量士卒,仍无法攻下。当时齐国名士鲁仲连写了一封信,绑在箭上射进聊城城里,燕国守将看了信便自杀了,齐军轻取聊城。齐王准备封赏鲁仲连,鲁仲连却归隐去了,不接受封赏。李白用此典说明自己想干一番事业,却又不追求功名利禄。

⑽直道:通衡大道。

⑾阴虹:喻指奸臣。杨齐贤曰:“阴虹,指林甫、国忠辈昏蔽其君。”

⑿此:一作“我”。转蓬:随风旋转的蓬草之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彭定求 等.全唐诗(上)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6:414

2、詹福瑞 等.李白诗全译.石家庄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7:670-672

3、《语文天地》.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学生期刊社,2001年第24期

五月东鲁行答汶上君创作背景

  根据裴斐《李白年谱简编》,此诗当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载(736年)李白初游东鲁时之作。当时李白寓家兖州任城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裴 斐.李白诗歌赏析集.成都:巴蜀书社,1988:34-38

李白

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朝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祖籍陇西成纪(待考),出生于西域碎叶城,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。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岁。其墓在今安徽当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陆有纪念馆。 ...

李白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春风从何来,所过不留迹。人与物同春,欣欣各自得。

而我独何为,当春转萧瑟。亲老不能待,饥驱此行役。

()

几阵蝉嘶,趖了一枝花影。帘底下、井华冰冷。绡裳乍解,更红酥寒凝。

似素藕、浸勾碧湖千顷。

()

淮王昔下江南城,万灶兵拥双霓旌。

锦裘绣帽白玉带,金戈铁马红鞶缨。

()

衡阳七十峰,洞庭八百里。翛然五亩宅,结搆傍江汜。

仄径穿藤萝,层轩萟桃李。白云何英英,丹霞亦靡靡。

()

片石能容百万人,天遗图谶应南闽。也知中国全归汉,妄托仙源可避秦。

荒岛畬田登版籍,土酋番族杂流民。开荒绝胜田横岛,易世相传尚不臣。

()

花近楼头书眼明。水云矜佩本来清。一院双成诗伴侣。

天许。谪仙人是老人星。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