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因笃

李因笃,字子德,一字孔德,号天生,陕西富平东乡(今富平薛镇韩家村)人。生于明崇祯五年(1632年),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(1692年)。自幼聪敏,博学强记,遍读经史诸子,尤谙经学要旨,精于音韵,长于诗词,诗逼杜甫,兼通音律,崇尚实学,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、教育家、音韵学家、诗人。被时人称为不涉仕途的华夏“四布衣”之一。康熙十八年(1679年)荐鸿博授检讨。尝辨秦中碑版极有依据。行、楷书用笔秃率,意近颜真卿。著《古今韵考》《受祺堂诗文集》《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》《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》。 李因笃的诗文(45篇)

(0)

主要成就

  李因笃一生安贫乐道,勤于研读,执教著文,毕生不倦,学识渊博,著述宏富。其主要著作有:《诗说》《春秋说》《议小经》《汉诗音注》5卷,《汉诗评》5卷,《古今韵考》《受祺堂诗集》35卷,《受祺堂文集》4卷,《受祺堂文集续刻》4卷,手抄本《山汉论》1卷等。

  李因笃在音韵学研究上,一生与顾炎武携手合作,《音学五书》是顾炎武音韵学的主要著作,写稿时,常与因笃商讨,顾炎武说:“深知吾书,海内惟李天生一人”。可见对李因笃在音韵文字学方面造诣的肯定。李因笃还研究了杜甫在七言律诗中使用仄声的规律和特点,得到当时朱彝尊等人的肯定。他著有《汉诗音注》和《古今韵考》。

人物生平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弟从母侧来,再拜投一斝。征驹鸣前庭,担负已出野。

仆夫前致辞,冉冉西日下。要当慷慨去,不觉泪如泻。

(0)

小子复牵衣,岐路含百虑。不知行何方,强欲偕我御。

念当远乖离,何忍挥之去。悲哉游子吟,斯须哀乐具。

(0)

高皇养士三百秋,卫帅食恩等通侯。铭钟书帛列上第,金樽玉案罗群羞。

一朝河上度欃氛,虎啸崤函不忍闻。赤帜无色鼓声死,婴城惟有崔将军。

(0)

使者归旌近,云州去路遥。部间催枥马,关下缓星轺。

折简俱相及,披裘各见招。佳人蒙夙契,胜友得联镳。

(0)

圣代垂裳日,宗臣秉轴年。安危殷独倚,作述俨相宣。

国体光凝命,家声协象贤。先公堂载辟,旧德史争传。

(0)

大路回且长,昆仑杳殊域。重华不可作,帝望何由塞。

世变纷相乘,民劳日以亟。积霖生涂潦,真宰久旷职。

(0)